2018年8月份,我们去了意大利,当时我把游记写到了云笔记里面,现将云笔记的内容搬出来,变成博客。
这篇记录的是威尼斯的行程。

出发

我们的行程是:
北京 -> 多哈 -> 威尼斯
从北京到多哈 大概8小时,从多哈到 威尼斯大概4小时。
多哈跟北京时差 4 小时,威尼斯跟北京时差 6 小时。

这次第一次航线的路线,北京到多哈,多哈是卡塔尔的首都,位置是在阿拉伯半岛上

看这里就很清楚了,跨过波斯湾对面就是伊朗了,中东第二大势力
哈多再往南就是阿联酋了,也就是迪拜和阿布扎比的所在地
阿拉伯半岛是就是中东地区了,所谓的中东就是地中海的东部,俗称中东
这里就是伊斯兰的天下了,公元600多年穆罕穆德在阿拉伯半岛上创立了伊斯兰教,从此一盘散沙的阿拉伯人瞬间跟打了鸡血一样,战斗力暴涨,然后不断的向西边进攻,为啥不向东边进攻 呢?因为东边最后是碰到了西马雅拉山脉,太高了实在过不去。
伊斯兰大军也曾经攻入印度,印度著名的建筑泰姬陵实际上是伊斯兰的建筑

中东国家的机场建的都挺大的,目测这个机场比北京的机场要大
各种装修也更豪华一些

这是当时显示的机场所在的位置,这个机场很有意思,旁边就是大海了
我记得当时飞机降落的时候,跑到旁边就是大海

从这里看更清楚了,整个中东的地形
旁边就是伊朗,波斯湾,还有阿拉伯半岛

这个是更大视角下的地图,中国的最南端是南亚热带国家,然后以此为起点再往西走的话
先经过印度,再是阿拉伯半岛,然后是班尔干半岛,最后是希腊和意大利
阿拉伯上面就是伊拉克和伊朗,两伊战争也是打的不亦乐乎

这是第二个航班
我们这次路过的地方很牛B啊,巴格达,底格里斯河都经过了,然后飞过土耳其,经过伊斯坦布尔和博斯普鲁斯海侠,穿过巴尔干半岛
在伊拉克上方有两条河,一个叫幼发拉底河,一个叫底格里斯河,后者就是飞机路过的那个河,这就是著名的两河流域,这两个河下游有一个平原,就美索不达米亚平原,名字有点长。人类最早的文明就诞生在这个地方,那里最早是苏美尔人大概在8000-9000年前的样子
为什么最早的文明会诞生在这里呢?因为这里常年温度都比较高比较干燥,房屋建立好了不容易损坏。因为温度高人类就不需要穿太多衣服,这里日照时间长,土地肥沃,都是给最早的农耕种植提供有有利条件
在差不多时期的还有埃及的尼罗河文明,埃及号称有7000年的文明,比中华文明时间还要长 至于古希腊,那里的哲学虽然很辉煌,但文明兴起得就晚了很多,因为地形原因到处都是山地,不像尼罗河一带,美索不达亚一带都是平原。所以最早期的文明发展是严重依赖地理环境的 当然最具讽刺的是,虽然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地方,但现在这个地方却是地球上最乱的地方,时不时在打仗

一张更大的地形图,这时快到伊斯坦布尔了,上面就是黑海,再网上就是俄罗斯了
这个伊斯坦布尔就是东罗马,也叫拜占庭帝国
有东就有西,一般不叫西罗马,就直接称为罗马,这个罗马就是意大利的罗马,罗马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分成东西两块,西边的首都就在如今意大利罗马,东边首都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
后来西边被灭了,东边一直坚挺了1000年,等于是把罗马帝国的生命又延续了1000年
把东罗马灭掉的就是伊斯兰教了,所以现在土耳其就是一个伊斯兰国家

进入威尼斯

这回在飞机上我就很清醒了,也没睡觉,一路上就看看pad,然后写写问答卷
再看看地形图,感叹一下经过人类文明发源地,不一会就到威尼斯了
这是威尼斯的马可波罗机场
这个机场果然不大,比起中东的机场真是小多了

下了飞机先过海关,在来意大利之前,我就准备好保险单,行程单了,因为签证的时候就提醒了,过海关的时候可能会查,如果准备不充分可能会拒绝让你过境
但是,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些熟悉的文字,全都是中文,我就知道这个海关过的应该会比较轻松 看来这个地方曾经有不少中国人来过,说是曾经因为当天几乎没有看到什么中国人,也许是不到时候把,可能其他某个时间段会有大批的中国游客过来,不然也不会有这么醒目的中文了

拿了行李就出机场,按照之前搜索的是坐5号公交车,到威尼斯主岛再坐水上公交车去酒店
从机场到罗马广场的路线

威尼斯是曾经威尼斯共和国的中心,绿色地方就是威尼斯共和国的地盘
存活于8世纪到16世纪,在东罗马时期是属于其附属国,东罗马科穆宁王朝时期曾经给予其免税的权力,于是大力发展海上力量,整个亚德里亚海都是他的地盘,十字军东征时期也经过这里,曾经挑起过十字军跟东罗马的矛盾,最后吞并了东罗马的不少地盘,到1453年东罗马被奥斯曼干掉之后,跟奥斯曼打了200年的海仗
1500多年的时候被西班牙,法国等联合打败元气大伤,拿破仑时期法国和奥地利争夺意大利地盘时期攻打过威尼斯,将其灭掉,最后并入了意大利的版图
公交车开往主岛的路上,感觉周围都是比较荒凉的,没什么房屋

我们下了大巴之后就准备坐船去酒店,大巴车离卖船票的地方很近,十几米的路线
当时我一眼就看出来了,跟马蜂窝上的图一模一样,当时看马蜂窝的图我以为是汽车公交站,没想到是公交船的
这个公交船票普通的跟一天两天的是一个摸样的,工作人员拿了这个卡片然后放在充卡机上操作了一下就可以用了
如果是一天的卡过了24小时就不能用了,跟罗马的地铁一样

坐上船开始绕一个大环线,我们的目的地是圣马可广场附近
这个地方因为是重要景点,所以很多班次的船都可以到

我背着包站在船边,边看风景边看着行李
威尼斯果然就是建筑在水上的
感觉整个房子就直插在水里似的

据说威尼斯全部是建立在水上的
先是用木头柱子打桩,插入水中,然后铺上从亚德里亚海中特有的石头,之后再在亚德里亚海的石头上铺上砌上砖头建造房屋,木头也不会腐烂,也不会沉入海底
最早来到威尼斯的人是为了躲避匈奴和伦巴德人而来到这里地方的,之后他们就成了渔民,再慢慢的建造城市

著名的圣马可广场
这里是威尼斯主岛的核心地带,钟楼,圣马可教堂,总督府,大运河都在这个地方

贡多拉游船,坐在船上很热,不过看着两边的风景挺好的
第一次来到威尼斯一定会惊叹这个城市的布局,也是感叹不亏是叫水城,真不是白叫的
其实这个水不是河边的水,是海中的水,不知道水有多深,反正没人跳下去游泳

我们下船之后就到了码头,我在一个书报亭的地方买了两瓶水,4欧两瓶水
从北京出发,到回威尼斯酒店休息,整个时间超过24小时了,所以特别长
一边逛逛这个城市,一边感叹这个城市的特别
真是在任何城市都感受不到这种特殊之处,城市和水融入一体
无数的小桥像血管一样把散落的地方联络起来

这里就是圣马可广场了
这里的鸽子跟国内的鸽子不同,看起来不怎么怕人,即使走到离鸽子比较近的地方了,他们也不会立刻逃跑
这个广场是封闭的,对面就是圣马可教堂,然后三层楼的房子将这个广场围绕起来,房子里面都是各种商店

威尼斯的大运河,到晚上的时候这里船都不怎么开工了,海中停放了一批贡多拉
人头攒动的圣马可广场,大多数都是欧美游客居多

游主岛

下面是欧元封面的样子
5欧元是古典建筑
10欧元是罗马式建筑
20欧元是哥特式建筑
50欧元是文艺复兴建筑
100欧元是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
200欧元是新艺术建筑(玻璃与钢铁)
500欧元是现代主义建筑
从5元到500元,这就是一个时间的变化,最早的就是希腊式的(古典建筑),因为欧洲文明就从希腊开始,然后到罗马
罗马后来一分为二,东边的罗马跟欧洲就没啥关系了
西边的罗马灭掉之后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,哥特式建筑就是那个时期的建筑
等东边的罗马也被灭了之后,一些先进的技术思想文化就传入了欧洲,也带了新的思想运动,就是文艺复兴
然后出现了一批强国,比如法国,德国,西班牙等,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就源自法国
后面两种就是现代的建筑风格了,所以欧元从大到小就是一种历史的演变了

今天我们准备徒步,跨过学院桥,去圣母安康教堂,再返回圣马可区,进入圣马可教堂看看

我们一早就起来了,估计是还没适应当地的时差吧,来到圣马可广场,对比昨天晚上熙熙攘攘的人群,今天这里显得格外冷清,零星的几个游客在广场走动,还有几个人在喂鸽子

早上的大运河,这里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要道
莎士比亚的《威尼斯商人》就描写过这里

威尼斯的小巷子就是这样的,有时候拐着拐着,突然发现前面有路,继续走
但是走着走着就到头了,然后就没路了,每个小巷子也不宽,但是人想跳也跳不过去,得坐小船才行

学院桥建于1932年,是威尼斯大运河上继里亚托桥后的第二座桥梁,位于大运河最南边,得名于它西北方向的学院美术馆。这是一座木制单拱桥,两端分别是圣维达尔地场和慈爱地场。慈爱地场过去曾经有一所“慈爱圣玛利亚大学校”,现在是学院美术博物馆的所在地。站在学院桥上能眺望到美丽的安康圣母教堂。

走过桥之后就看到一个美术馆
一个巨大的黄金十字架

圣马可,基督教《圣经》故事人物。马可为其罗马名。犹太名为约翰。母名马利亚,表兄名巴拿巴。家住耶路撒冷,后成为基督教徒聚会之所。
圣彼得和圣保罗都跟圣马可有过交到
在威尼斯还是一片荒芜的海滩时,圣马可就到这里来传教了

乔尔乔内出生于威尼斯附近的小镇卡斯泰尔弗兰科(Castelfranco)。 后前往威尼斯,曾随乔凡尼·贝利尼学绘画,与著名画家提香同学。曾被聘用为名流画肖像,为大型建筑物,宫殿和教堂装饰壁画。1510年死于鼠疫。
乔尔乔内最初习艺于威尼斯名画家乔凡尼·贝利尼的名下。继他之后的威尼斯另一位大师提香,也和他同师学艺。后来由于两人的过失,老师一气之下把他们都赶出了画室 。乔尔乔内以后之所以能与提香长期合作,可能与年少时结成深情厚谊有关。年龄较小的提香也把这位师兄奉为师长。

美术馆的长廊

二楼一进门的大厅
这个画廊一楼和二楼是分开的,一楼逛完之后,需要走出去,然后走到大门口的地方,再上二楼
二楼一个黑人保安会验票,然后说这里不要用闪光灯,但是拍照是阔以的

圣母安康教堂
这个教堂是为了纪念两次黑死病而建造的,当时威尼斯在第二次黑死病期间死了很多人,有很多人起到圣母玛利亚,后来黑死病过去之后,为了还愿就建造了这个教堂,献给圣母 这个教堂就是典型的巴洛克时期的建筑风格,讲究对称,到处运用曲线波浪,房屋顶端也有壁画

教堂内还有一个小的收藏展示,当时是要钱的,我们没进去
据说这里有提香的《圣马可加冕图》,丁托列托的《迦纳的婚礼》
这个教堂总体跟人一种和谐宁静的感觉,在威尼斯海边白色基底的教堂也特别好看

圣母安康教堂附近,一片广阔的海域

我们就开始一直徒步了
还是随便逛了,走哪算哪了
威尼斯感觉每个地方都差不多,走到一个桥上,两边都是房屋,离的很近
就像老北京城的小胡同一样,只是这里的胡同不是胡同是水
下面这个图貌似是一群人正在整修他们的小船

在这里坐了一会,景色是不错
桥也很多,对面是大太阳,我们这里是阴凉处
虽然是下午了,但是这里人还是不多,走两步停两步,全当做放松了

又碰到一个教堂,随便进去看看
教堂属于公益类的门票肯定是不能收的
我们看到有几个老太太,应该是当地人,拿了0.5欧元去买了几个蜡烛,然后祈祷了一下就走了
又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一会,这里有不少快艇经过这个桥,一个转弯就过去了

当时我们看了地图走的还挺远的,都快到罗马广场了,就是第一天下机场大巴的地方 我们不想在太阳底下走,于是就一直沿着阴凉地方,有水的小路,一直走,一路闲逛

坐在河边的时候,还有人唱歌剧
旁边貌似有个歌剧院,就是隔音效果不好,里面歌手的声音都传出来了
意大利美声男高音和女高音
在欧洲最早诗歌是来自教堂的,歌声是对神的赞美,因为性别原因,女性不能进入教堂,而男性在音高方面又达不到女性的程度,当时的人们就想到了用阉割的方式,从小选拔一些不错的男童然后阉割,等他们长大了之后就拥有男性的肺活量加上女性的声带,可以发出音频非常高的声音,曾经的某个时代这些阉人歌手就是声乐的象征
随着人权被重视,解剖学出现,阉人歌手淡出舞台,音乐家发明了新的唱歌方式,即使不进行阉割也能达到跟阉人歌手一样高的音域,这种科学的发声方式就是美声唱法
现在所有的专业音乐学校,如果是学习声乐的就必须先从美声开始学起,因为这种唱歌方式来自于西方,所唱的内容都是意大利语,所以用美声唱意大利歌曲发音是相对容易的,但同等水平的人如果用美声唱中文就很难了,因为中文的字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前后上下不统一,意大利语发出来的音都是靠后统一的好发音,这就是为什么用中文唱美声难的原因

这个应该是用来拴住船用的吧
威尼斯的街道就是这样,完全没有护栏,晚上一个酒鬼喝醉了可能一不小心就走到河里了

威尼斯的消费很高,矿泉水都是1.5欧,但这里却有免费的水 我们看有些游客,当地人都接了这种水,问了几个人都说可以直接喝,也看到有人接了水直接喝的

这个也是很牛了
下了船,直接开门,离开船走上陆地,就是家门了
这种独特的交通出行方式,可能也只有威尼斯能看到了

走到前面有太阳的地方就是去罗马广场的方向了,离酒店和圣马可区太远了
于是原路返回往回走
坐在这里没什么人感觉很好,一艘艘的船都是当地人的,然后用这个木桩子给栓起来
看到阳光太大了,就用布给遮住
人很少,零零散散会路过一些游客,然后坐在这里看着对面,看着过往的游客,在这里呆久了都会变得不紧不慢了把

叹息桥建于1603年,因桥上死囚的叹息声而得名。叹息桥两端连接着威尼斯共和国总督府(都卡雷宫)和威尼斯监狱,是古代由法院向监狱押送死囚的必经之路。叹息桥造型属早期巴洛克式风格,桥呈房屋状,上部穹隆覆盖,封闭得很严实,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,当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,重罪犯被带到地牢中,在经过这座密不透气的桥时,只能透过小窗看见蓝天,从此失去了自由,不自主的发出叹息之声。
威尼斯有很多很多小的桥,但是大的桥不多,像学院桥,叹息桥都是大的桥,几十米长

我们逛了一圈回到圣马可区,准备去教堂看看,这个教堂当然参观是免费的了
这就是圣马可教堂,这个教堂在中世纪的欧洲是最大的,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也是从这里开始的

教堂内部是不让拍照的,随便偷排了几张
这个教堂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建筑特色
最早是哥特式的建筑风格,后来十字军东征攻打拜占庭收货了不少战利品,之后教堂损坏又重新装修加入了拜占庭的建筑风格,顶部的5个大圆顶,就是仿造伊斯坦布尔 圣索菲亚大教堂而设计的

圣马可的遗体被找到后就埋葬在这个教堂内
教堂顶部的5个圆顶分别包含了
“从君士坦丁堡运回圣马可遗体”、“遗体到达威尼斯”、“最后的审判”、“圣马可神话礼赞”、“圣马可进入圣马可教堂”等五个设计师主题
这个圆顶中包含了耶稣的12使徒

很好,从这个角度就可以俯瞰大运河,圣马可广场,旁边的是总督府
从1000多年开始,每次威尼斯人出来回来都需要上缴一个纪念品到教堂,作为收藏品,这个教堂曾经一直是威尼斯总督的私人礼拜教堂

此刻的阳光太大,外面太晒了,还是到里面来凉快凉快把
据说黑死病期间,还有大量的百姓跑到这里来避难的

晚上乘着凉快的时候去尝试一下贡多拉 这个船有1000多年历史了,第一人威尼斯总督将这个船成为贡多拉
贡多拉船身非常之长,坐在上面摇摇晃晃的
尤其是拐弯的时候摇晃的就更厉害了,有点船要翻了的感觉
这里的船夫技术都很棒,在这么狭窄的地方开船没两下子是不行
而且在这个地方拐弯直接划船都不行了,还需要用脚瞪旁边的墙壁来强行改变船的位置

这算是换一个角度看对面的建筑,看威尼斯把
每个船夫都是站在船尾的,看来划这个船不光要技术,还需要非常好的平衡性,不然就得掉水里了

下船之后,在码头拍了一张
这边是属于威尼斯大运河了,这个地方非常宽阔,都可以开一艘战舰过来了
日落的余光洒在海平面上,一艘搜的贡多拉,远处的威尼斯房子,所以说海边城市真是不错,很美啊